近年来,来安县因地制宜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,逐步形成以舜山、雷官两镇为核心的18万亩苗木花卉基地,以中北部岗丘区为依托的8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,花木年产量8000余万株,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。
日前,在来安县雷官镇埝塘村,只见火红的红叶石楠间,苗木经纪人高永春带着十多个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着起苗、装车。这片苗田的主人,五十多岁的高迎春则在车旁仔细清点着数目。“销售、起苗、运输都由经纪人负责,我只管种好家里的这七八亩苗,每年就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,很满足。”高迎春笑眯眯地说。
埝塘村地处丘陵地区,气候干旱,并不太适合种植传统农作物,为了拓展营生渠道,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,陆续有农户开始尝试苗木种植,但因为种植规模有限,没形成固定的销售、运输渠道,增收效果并不明显。“单打独斗难成气候,要想让埝塘苗木发展壮大,还得带着大家抱团发展。”埝塘村党总支书记张宗兵介绍。2009年,该村成立“来安县埝塘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并注册“雷官埝塘”牌商标,带领村民们连片种植,规模经营。
看中家乡苗木发展的前景,在小伙伴们纷纷外出务工时,当时刚刚二十出头的高永春却选择留在家乡,成为了一名“苗木人”。有冲劲、脑子活、有文化,很快,年轻的高永春在一众苗农中脱颖而出,不仅发展了50多亩的苗木基地,还成立了自己的苗木公司。“苗木销售加上公司营业收入,每年纯收入大概在60多万元,比外出打工强多了。”高永春说。
“为了让我们埝塘的苗木产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,政府也给了很多扶持。”张宗兵介绍,镇里不仅给埝塘新建了苗木交易市场,还铺设水泥道路26公里,形成循环路网,完全解决了苗木运输问题。同时,通过“一林一技”科技服务平台,组织林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,面对面传授栽培技术,切实解决种植户实际问题,实现林农得实惠、社会得效益、乡村得振兴。
站在路边,放眼望去,绿油油,红灿灿,朝气蓬勃,生机盎然。好前景、好政策让慢慢的变多的“高永春”们选择留在家乡,接过父辈们的绿色接力棒。这些年轻血液的注入,也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一个个年轻人选择留守家乡,一家家苗木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崛起,“年轻人脑子活,有想法,他们加入以后,网络慢慢的变成了我们埝塘苗木的主要销售经营渠道。”张宗兵介绍,如今,埝塘村已经有苗木经纪人80余人,他们各显神通,利用互联网将埝塘苗木销往全国各地。
找准振兴路,埝塘人甩开膀子加油干,迈开步子奔小康。如今,这个仅有1200多户、不到4000人的小村庄,仅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拥有社员600多户,培育苗木30多个品种,种植培养面积约1.2万亩,年产值达2亿元,2021年底,该村人均收入突破2.8万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